當前中國外貿出口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進口國以提高檢疫標準、增加檢測項目為手段,用技術貿易壁壘限制中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1.解決增塑劑標準滯后問題
當前中國外貿出口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進口國以提高檢疫標準、增加檢測項目為手段,用技術貿易壁壘限制中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目前,歐美日韓等國已經用檸檬酸酯類、環氧酸酯類等安全環保增塑劑作更新替代產品,紛紛出臺在食品包裝、醫療用品、兒童玩具等與人體接觸的制品中禁用DOA、DOP的標準利法規,而在我國國家標準中,還明文規定允許使用DOA、DOP。雖然這些增塑劑品種是否致癌尚無定論,但由于我國的相關標準滯后,由此引起了國內許多塑料制品出口受阻、而含過時增 塑劑的產品大舉入境等一系列問題,解決我國增塑劑標準滯后問題迫在眉睫。
2.推動風險評估工作的展開 歐洲增塑劑與中間體委員會(ECP1)技術:工作組主席、埃克森美孚石油和化工毒理學顧問MikePenman表示,判別某種增塑劑是否可用的決定因素是風險評估結果,而不是毒性檢測結果。中國增塑劑行業協會理事長司俊杰也認為,沒有科學依據的跟風與炒作,將有損于中國增塑劑及塑料工業健康發展,加強中國增塑劑毒性實驗與風險評估工作十分必要。
判別一種增塑劑是否可用、用在哪些方面,關鍵不在于動物實驗毒性結果,而是通過深入考察使用劑量與毒性的關系、接觸量與危害性的關系、物質遷移量和遷移速度與接觸量的關系,然后再制定相關的風險控制措施,通過科學分析與手段將其對公眾利環境的危害降到低程度。而單純依據危害性識別結果就采取限制性措施,是草率和不科學的。國際上對于包括增塑劑在內的化學品管理仍將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科學。
歐盟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將于2008年前實施,風險評估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成為制定各種相關法案的依據。中國在增塑劑動物毒性實驗與風險評估方面的工作目前仍十分薄弱,這對行業健康發展十分不利,國內相關方面應重視開展風險評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