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printing ink)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由颜料、连结料和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等各种印刷。随着社会需求增大,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
主要成分
包括颜料和染料,颜料分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前者色调鲜艳,着色力强,放干时间短,所以在中应用较广,如偶氮系、酞青系颜料;后者耐光性、耐热性、耐溶剂性、隐蔽力均较好,如钛白、镉红、铬绿、群青等。颜料以微粒态着色,并不溶解,是中常用的色料。而染料在使用时配制成溶液,呈分子态着色,效果不如颜料。色料能给以不同的颜色和色浓度,并使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和干燥性。
也是的主要成分之一,起分散色料和辅助料的媒介作用,是由少量天然树脂、合成树脂、纤维素、橡胶衍生物等溶于干性油或溶剂中制得。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在印刷后形成均匀的薄层,干燥后形成有一定强度的膜层,并对颜料起保护作用,使其难以脱落。
连结料对的传递性、亮度、固着速度等印刷适性和印刷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连接料是保证印刷良好的关键之一,要能根据包装材料、印刷要求等的不同,随时 调整连结料的组成与配比。
辅助成分
辅助成分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它是一种调节浓度的助剂,还能增加膜层的厚度,改善其耐磨性,它不具着色力和遮盖力。主要有钡,滑石粉、碳酸钙、氢氧化铝等,使用时将其研碎成白色粉末。
它的作用是降低粘度,防止发生剥膜现象,使具有作业适性。常用的有低聚合亚麻油、矿物油等。前者易与混合,作用柔和;后者稀释效果明显,但切忌过量,否则印刷效果不好。
它的作用是抑制的干燥速度,防止在机械上干燥结膜。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还原剂和抗氧剂。它可以添加于中,也可以撒布于接触的机械上。
它的作用是防止印刷层反印到纸张背面,以保证印刷质量。常用的防反印剂是玉米淀粉。
它的作用是改善的耐摩擦性和流动性,降低粘度,提高膜层的光洁度,减少纸张拉毛现象。中常用的增滑剂有高熔点的微晶蜡、合成蜡等。
其他助剂还有很多,诸如分散剂、湿润剂、干燥剂、稳定剂等。
发展史
2000年前作为印刷的物质基础之一的墨便已出现了,国际间公认中国是古代文明中先使用墨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0年)就开始使用墨了,这种墨可以在竹帛上写字传递信息,其某些功能与当代可以类比的。
公元1000年左右,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缩短刻周期,有些地方开始使用软木刻版,这种刻版容易制作,出书快,成本低。元代印刷技术除了在安徽江西有大的发展以外,福建与浙江也成为印刷发展地区。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昌盛的时代,也是印刷术发展的时期。从印刷技术的角度看明代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① 已经发展了多色套版技术;
②制墨技术又有很大进步;
③印刷技术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书刊、报纸、广告、信纸皆是明代的印刷品;
④活字版印书也有很大发展;
⑤线装书广泛应用。
15世纪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铅合金活字印刷,有了改进,用灯黑作为颜料,亚麻油为连结料,用手工将其均匀混合制成了当时的。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科学尤其是化学的进步,使得煤焦油染料以及色彩科学的发展,制造商才能根据用户需要为用户制出具有不同色相、明度、不饱和度的各种颜色来。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区域市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刷包装业的繁荣带动了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使得我国在近的十几年间迅速崛起成为制造大国之一,目前国内产业规模正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国内生产出的环保性不强,甚至有些未达标,另外的供应不足。总体行业的发展史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弱势,我们也要改进和增强自我的市场竞争力,加大行业的科技投入,加强环保的开发,的研制开发应以自主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强理论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把的发展推向顶峰。
行业现状
2006年市场销售额约150亿美元,总产量约360万吨,其中北美洲105万吨,南美洲25万吨,欧洲120万吨,亚洲110万吨。日本作为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的发展情况。
中国行业现状
美国是上大生产国和消费国,日本次之,德国第三,我国居第四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刷包装业的繁荣带动了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使得我国在近的十几年间迅速崛起成为制造大国之一,目前国内产业规模正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近十年包装行业的迅猛发展,使中国的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十年前各印刷厂主要以胶印为主,而现在已延伸到了溶剂,水性,UV,丝印,胶印并存的格局。
2006年1-12月,中国涂料、、颜料以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91,934,74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19%;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85,825,25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2,513,33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49%。
2007年1-12月,中国涂料、、颜料以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48,717,50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9%;2008年1-10月,中国涂料、、颜料以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39,770,95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一是中国印刷市场的发展促使制造工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的制造商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向中国投入资金和技术,建立生产基地并扩大其产品市场,使中国产业结构经历了变革,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和创新,提高了的产能。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国年总产量共计58.99万吨,首次超过德国、日本,位居第二。2011年1-12月我国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5.85亿元,同比增长17%;销售产值303.3亿元,同比增长18%。
虽然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仍然是发展中的国家,印刷品人均消费量仍很低,仅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的5%,的使用量也很低,未来5-10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大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
使之适应于当今多色、高速、快干、无污染和低消耗现代化印刷的需要。
行业近年的发展使行业显现一篇繁荣,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企业规模不大,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国内生产的环保性不强;产品供应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严重的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为此,行业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巩固行业的发展,如,加大行业的科技投入,加强环保的开发,的研制开发应以自主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强理论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等等,取得不错的成效。
随着包装行业的发展,技术不断的发展将促进的快速发展,的用量将不断的提高,的生产量也会不断的提高,到2010年底,中国印刷消费总量将可达到43万吨/年左右的水平。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理化性质
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指其密度、细度、透明度、光泽度、耐光性、耐热性以及耐酸、碱、水、溶剂(醇)性。
密度是指20℃时,单位体积的重量。用g/cm3表示。的密度决定于中应用的原料的种类及其比例,并受外界温度的影响。的密度与印刷工艺有着一定的关系。的密度关系到印刷过程中的用量。在相同的印刷条件下,密度大的用量大于密度小的。
的密度过大,主要是因为中颜料的密度大所致。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连结料无法带动密度过大的颜料颗粒一起转移,使颜料等固体颗粒堆积在墨辊、印版、或橡皮布表面,形成堵版现象。特别是在高速印刷或稀度较大时,使用密度大的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同时,密度大的与密度小的混合使用时,若二者差距过大,容易产生墨色分层现象。密度小的上浮,密度大的下沉,使表面的颜色偏向于密度小的,底部的颜色则偏向于密度大的。一般情况下,印刷的密度在1g/cm3到2.25g/cm3之间。
细度是指中颜料、填充料等固体粉末在连结料中的分散的程度,又称分散度。它表明了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及颗粒在连结料中分布的均与程度。的细度好表明固体粒子的细微,中固体粒子的分布均匀。的细度决定于连结料对颜料等固体的润湿程度及搅拌、轧研后的细度好。
的细度关系到的流变性、流动度及稳定性等印刷适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质量指标。的细度差,颗粒粗,印刷中会引起堵版现象。在平版胶印和凹印中会引起毁坏印版和刮刀的现象。而且由于颜料的分散不均匀,颜色的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的着色力及干燥后墨膜的光亮程度。
透明度是指对入射光线产生折射(透射)的程度。印刷中透明度是指均匀涂布成薄膜状时,能使承受物体的底色显现的程度。的透明度低,不能使底色完全显现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底色遮盖,所以的这种性能又称为遮盖力。的透明度与遮盖力成反比关系,透明度用完全遮盖某种底色时层的厚度来表示,厚度越大,表明的透明度越好、遮盖力越低。
透明度取决于中颜料与连结料折射率的差值,并与颜料的分散度有关。颜料与连结料的折射率差值越小,颜料在连结料中的分散度越好,则的透明度越高。
光泽度指印刷品表面的干燥后,在光线照射下,向同一个方向集中反射光线的能力。光泽度高的在印刷品上表现为亮度大。光泽度主要决定于中连结料的种类及性质,制造中炼制工艺的处理以及墨膜干燥后的平整程度。此外的光泽度还受到组成中颜料的性质,粒子的大小形状及分散度的影响;的透性、流平性、干燥性等性能的影响;承印基材的影响等等。
耐光性是指在日光灯照射下,颜色不发生变化的能力。的耐光性表明了印刷品在光线照射下褪色或变色的程度。耐光性强的印刷后虽经日光长期照射,但印刷品褪变色程度小;耐光性差的其印刷品容易褪变色,甚至颜色会完全褪掉。在的分级中,8级不容易褪变色,耐光性。的耐光性主要取决于颜料。的耐光性对印刷过程无影响,主要是关系到印刷品的使用过程。
耐热性是指受热时颜色不发生变化的能力。耐热性强表明了印刷品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不会产生变色现象。的耐热性主要取决于颜料和连结料的种类及性能。有些颜料在加热时不但产生变色,甚至发生变化。
这项性能是指在酸、碱、水、醇或其他溶剂的作用下,颜色及性能不发生变化的能力,又称为的耐化学性或耐抗性。的耐化学性强,在酸、碱等物质的作用下,颜色和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的耐化学性是由颜料和连结料的种类及性能决定的,并与颜料和连结料结合的状态有关,与的稳定性有关。
印刷适性
承印物、印刷以及其它材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叫做印刷适性。
的印刷适性,指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主要有黏度、粘着性、触变性、干燥性等。
在流动中表现出来的内摩擦特性,叫做的粘滞性,量度粘滞性的物理量,叫做的粘度。
的粘度可以用粘度计来测量,常用的粘度计有平行板粘度计,旋转粘度计,拉雷粘度计等。
印刷机的速度愈快,要求的流动性愈大,粘度愈小。
的粘度,可以用调墨油或进行调整。
从墨斗向墨辊、印版、(橡皮布)承印物表面转移时,薄膜先是分裂,而后转移,墨膜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阻止墨膜破裂的能力,叫做的粘着性。量度粘着性的物理量,叫做的Tack值。
的Tack值可以用粘着性仪来测量。
印刷过程中,如果的粘着性和承印物的性能、印刷条件不匹配,则会发生纸张的掉粉、掉毛、叠印不良、印刷版脏污等印刷故障。
的粘着性,可以用撤粘剂或ZY添加剂进行调整。
在一定的温度下,经搅拌或施加机械外力后,流动性得到改善,粘度下降;静置后,流动性又变得不好,粘度上升,这种性质叫做的触变性。
印刷过程中,如果的触变性不良,则会发生“下墨不畅”,传墨不均匀,网点严重扩大等印刷故障。为了防止上述故障的发生,需用墨铲经常搅拌墨斗中的或在墨斗中安装搅拌器不时搅拌。
的干燥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渗透干燥。中的连结料,有一部分渗透到承印物里,另一部分与颜料一起固着在承印物表面而干燥。高速卷筒纸印刷机使用的非热固性轮转,一般以渗透干燥为主,主要印刷报纸、期刊。
氧化聚合干燥。中的连结料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聚合反应,在承印物表面成膜而干燥。胶印亮光树脂,颜色鲜艳,光泽性好,主要以氧化聚合干燥为主,用于印刷精细的胶印产品。
挥发干燥。中的部分连结料,挥发到空气中,剩余的连结料连同颜料固着在承印物表面而干燥。凹版印刷是用挥发型溶剂为连结料的,所用的连结料是对人体有危害的、二。目前已经研制了以水为溶剂的水性,用于凹印和柔性版印刷,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很有发展前途。挥发干燥的特别适合印刷没有吸收性的薄膜材料,如塑料薄膜、金属箔等。
除此之外,的干燥还有紫外线、红外线、热固化等多种形式。
许多的干燥,常常是两种干燥形式相结合来完成墨膜干燥的。例如,单张纸的快固着胶印,适用于印刷一般的胶印产品,它是利用渗透和氧化聚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燥的。
印刷过程中,如果的干燥不良,将会引起印张背面蹭脏、粘页、墨膜无光泽、“晶化”等印刷故障。
为了加快的干燥速度,可以在中加入催干剂。常用的催干剂有:钴燥油、锰燥油、铅燥油等。为了降低的干燥速度,可以在中加入干燥抑制剂。
影响因素
的干燥性主要是由连结料的种类及其性质决定的。的型号或品种不同时,连结料的组成不同,它的干燥形式和干燥性能也不相同。如树脂型的干燥性高于油型,这是由于其连结料中含有树脂成分所致;当连结料中含有干性油的比例增大时,的干燥速度相应减慢。此外,的干燥性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使的干燥速度发生变化。
1.颜料对干燥性的影响
的氧化聚合反应是在颜料和填充料等固体分散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同的颜料对的氧化聚合反应影响不同。有些颜料是惰性的,对的干燥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有些颜料有催干作用,它们的催干机理与干燥剂相似,但催干能力却弱得多。
大多数的有机颜料对的氧化聚合干燥有阻碍作用,特别是颜料分子结构中含有酚、酚、萘酚、胺、胺等基团时,能抑制连结料进行氧化聚合反应。所以用这些颜料配制的氧化结膜干燥型的。干燥速度较慢。常见的阻碍氧化干燥的颜料还有炭黑、钛白、偶氮红和磷钨钼盐沉淀的颜料。中颜料应用的比例及其分散度还关系到渗透能力的强弱和渗透干燥的速度。颜料的用量比例大,粒子细腻,分散均匀时对连结料渗透的阻碍作用大,而且颜料粒子所形成的毛细管作用强,所以连结料的渗透能力减弱,相应的干燥性也下降。
2.辅助剂对干燥性的影响
印刷过程中中要加入默写辅助剂来调整印刷适性。各种辅助剂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对干燥性的影响也不同。除干燥剂可以提高氧化结膜干燥的速度外,其他的辅助剂有些可以加快的干燥速度,有些可以抑制的干燥,使的干燥速度放慢。
3.温度对干燥的影响
印刷环境的温度升高,的干燥速度加快。大约温度每升高10℃,氧化干燥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一半。温度升高时,物质分子的化学活性增大,干性油分子与氧气的反应速率加快,氧化聚合反应中过氧化物的生产量也增多,这样可以加快油分子的聚合。另外,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能量增加,可以提高连结料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从而提高挥发干燥型的干燥性及干燥速度。
4.湿度对干燥性的影响
印刷环境的湿度对干燥性的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的干燥速度减慢。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影响氧化结膜干燥速度,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升高时,空气中氧的化学活力减弱,与接触的氧气量也相对减少,纸张的含水量也相应提高,与相对湿度较低时相比较,纸张对连结料的吸收量减少,使渗透、凝聚能力也有所下降,导致的干燥性减弱。
5.纸张的性能对干燥性的影响
纸张的性嫩是影响干燥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纸张的含水量、吸墨性、紧度和施胶度与的渗透量和渗透的速度密切相关,纸张的这些性能不同,影响渗透干燥和凝聚干燥的速度。纸张的含水量过高时,水分的蒸发会阻碍氧化聚合反应的进行,减缓了的干燥速度。所以,在性质不同的纸张上印刷后所表现出来的干燥性的强弱均不相同。
除了以上的影响因素之外,还有润湿液的酸性对干燥的影响,印刷墨层的厚度及叠墨印刷的次数对干燥的影响等,不同的印刷环境对的干燥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印刷环境的空气流通,使空气中氧的含量充足,而且氧气可以不断得到补充,从而使的氧化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另外,空气流通也可以提高溶剂的挥发速度,使挥发干燥的能力增强。
注意事项
色相的调配是印刷前的重要工作,也是很抽象的工作。简单的色料三原色,黄、品红、
色料三原色
青可调配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几十种颜色。而在实际调配过程中,仅靠三原色无法获得获得的色彩,这是由于厂家所选用的颜料、染料根本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三原色的饱和度、色浓度、亮度等,三等份原色墨相加只能是茶灰色,而不是黑色。因此在实际调色过程中离不开黑墨、白墨、冲淡剂等和助剂。
调墨过程
1.掌握所用的体系、颜色、色饱和度、黏度、细度等指标。
2.对样张及客户要求、工艺要求、色相要求、使用要求进行审定,对每一色组色序的排列、产品的印数、的用量、主色调的调配等要深入了解。
3.与树脂的溶解性、气温偏差和的配比是相关的,如气温高则应采用慢干型。同时,溶解效果,挥发速度对产品的印刷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相关条件选择合适的。
4.印刷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5.在开机套印的短暂时间里,要根据颜色的搭配,适当利用原色墨,并把握好比例,依照样张对每一色组的色相进行调配,使印刷车速稳定后,稍加调整即可达到样张效果。在正常印刷中,批量控制色相相同,对调墨人员来说难度较大,如的添加量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颜色效果,这就要求调墨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调墨注意事项
1.在色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所用的色彩种类越少越容易调配和控制。能采用间色就不要采用复色,按照减色法,专色采用的颜色越多其饱和度就会越低,黑色成分就相应增加。
2.确认印刷品的主色调及所含的辅色调,主色调墨作为基本墨,其他墨作为调色墨,以基本墨为主,调色墨为辅,这样调配专色才会更快,更准确。
3.调配打样和小样时,尽量使用与印刷所用纸张相同的纸,因为的颜色会随着纸张吸收性的差别等因素而变化。只有保持稳定的纸质,才能避免因纸张的差别而造成的颜色误差。
4.用普通白卡纸打小样或刮样,墨层的薄厚会直接影响墨迹的颜色,墨层薄,则颜色浅、亮度高。实地或网线,湿压湿或湿压干,喷粉量大或小,纸张表面的平整度及白度,墨层的薄厚等不同都会引起颜色的差别。
5.调专色,首先要调出的饱和色相,打出薄薄的小样,确认不缺少主色调和辅色调后,再用冲淡剂调至所需的专色。
6.影响专色颜色因素还包括印刷工艺,水量、墨量控制,车速及印刷设备等,应把握印刷及其规律,确保产品质量。
掌握专色的调配、用量的控制、剩墨的充分利用等,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而且对个人素质、技术水平都会有相应的提高。一位的调墨工,对新型的开发、色彩的创新、成本的降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