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半左右時間內,共享單車在中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光是上海街頭據稱就有45萬輛共享單車,人們用帶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機應用軟件租借騎行。
共享單車騎行率高,對耐久性要求也高,這給全球塑料生產商創造了新市場。一些塑料生產商正與中國共享單車公司合作解決他們面臨的關鍵性挑戰:生產出更加耐久的自行車胎。
今年5月,巴斯夫和陶氏化學宣布與中國共享單車領域的公司進行合作,生產更耐用的自行車胎,因為傳統的充氣橡膠胎不能滿足共享單車的要求。
據稱是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公司上海摩拜聯合創始人王超表示:"當然不能再用傳統的充氣輪胎,所有的共享單車公司目前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還沒有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最近在廣州舉辦的中國橡塑展上,巴斯夫宣布與中國自行車生產商邦德富士達和上海的龍域設計合作,開發出一款非充氣輪胎。這種輪胎采用兩層Elastopan,它是一種聚氨酯微孔泡沫材料,彪馬跑鞋底就采用了這種材料。
龍域設計總經理楊文慶告訴我們,這兩層Elastopan的密度各不相同,與使用兩層不同的材料相比,其協同性能更優。他說:"我們需要能在戶外耐用數年的材料,要柔軟但又不能過于軟,要求相當特別。外層必須具備相當的強度,內層必須柔軟有彈性。"
中國的共享單車行業已嘗試使用不同的輪胎,約60%的市場使用橡膠和PU泡沫的組合材料,還有些采用熱塑彈性材料的蜂窩設計。不過,輪胎生產商們仍然在尋找更好的方案。
楊文慶說:"共享單車的決定性功能是人人都能騎。但修理就成為行業的大問題。共享單車存放在戶外,沒有人照看,為了控制總成本,我們必須減少自行車的養護成本。如果需要花費很多進行保養維護,成本會非常高。"
李幼林是中國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商邦德富士達的開發總監,他認為巴斯夫的輪胎材料初期投資比較高,但長期來看還是合算的。他在中國橡塑展上說:"巴斯夫的這種輪胎與采用傳統材料的相比,價格比較貴,但它為最終用戶帶來了方便。人力成本現在高啟,我們的客戶非常聰明,他們不想浪費投資。"
巴斯夫表示他們在設計輪胎時,考慮到了制造過程的便捷性。
巴斯夫高性能材料事業部亞太區高級副總經理AndyPostlethwaite表示:"我們在開發這一產品時,考慮到最佳的耐久性,希望它的壽命盡可能長,但在制造這種輪胎時,工藝又必須便捷,生產過程快速而高效。這樣可降低輪胎的總成本,這是關鍵點所在。"
巴斯夫、天津邦德富士達和龍域稱,他們正為共享單車的領先企業開發輪胎,但沒有透露具體的客戶名稱。
共享單車短時間內在中國城市迅速發展,多家公司推出了APP,并投放了自行車。
例如摩拜單車,2016年4月起開始運營,現在已經向60個城市投放了360多萬輛自行車,騎行次數每天達到2000萬次。
城市街道現在成了自行車的彩色海洋,紅、黃、灰、藍、綠各色自行車爭奪著人行道空間。這種商業模式強調用戶使用方便,用戶只需用智能手機掃描自行車上的二維碼,就可解鎖騎行,每次騎行收費低至5毛錢(7美分)。
全球其他地區的共享單車項目通常需要固定鎖車點,但中國版共享單車采用GPS系統,用戶不需要把自行車停到專門的地點,這樣,在城市的任何角落,用戶都能方便地找到這些共享單車。
因市場競爭激烈,每家公司都在尋找創新突圍的方法。
共享單車公司還推出了一些設計專門針對女性的車型,色彩炫麗的車型,有些車型的車架上還設置有手機充電口。
變革超越了用戶層面。邦德富士達李幼林表示,共享單車的風行極大地改變了自行車生產商的商務模式。公司現在更多的訂單來自共享單車公司,李幼林表示無法預測這一趨勢會不會持久,但他確實表示訂單數量驚人。
陶氏化學與摩拜巴斯夫并非唯一參與共享單車事業的全球塑料生產商。
5月12日,總部位于密歇根州米德蘭的陶氏化學宣布與摩拜進行長期綜合性戰略合作,合作層面包括產品和市場趨勢,特別是研發。
合作的第一枚成果是采用PU泡沫輪胎生產摩拜新一代輕風車型。與老款硬胎相比,陶氏化學表示PU泡沫胎的重量減輕20%,減震性和耐久性也大大提高。
陶氏化學大中華區總裁林育麟表示:"陶氏化學有先進的材料解決方案,可幫助減輕摩拜自行車的重量,減少自行車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這些努力均響應了低碳生活方式和綠色出行的要求,也為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做出貢獻。"
陶氏化學高管告訴《塑料新聞》,是他們主動與摩拜提出合作。陶氏化學曾經成功地用PU泡沫生產輪椅輪胎,因而看到了在共享單車領域的潛在機遇。
合作進展迅速,陶氏去年10月開始與摩拜商談,采用陶氏材料的新車今年4月已經投放市場,紀念摩拜正式進入市場一周年。
陶氏化學為摩拜提供兩種PU輪胎產品:一種是內置注模PU泡沫的橡膠胎,還有一種是完全采用PU生產的輪胎。
中國高管表示還在尋找其它創新自行車胎,包括塑料。
邦德富士達的李幼林說:"我們像蘋果公司一樣,正在升級優化我們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優化之路沒有盡頭。"
龍域設計的楊文慶表示他夢想設計出一款全塑的共享單車。他說:"自行車面世已經超過200年,要生產全塑的自行車需要進行設計變革,這是真正的大挑戰,因此會非常有意思。"